苏轼临终前给儿子写下一首诗,短短28个字,道出人生的三重境界
《五元灯会》卷十七记载了南宋禅僧青原惟信的一段语录:
“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,见山是山,见水是水;及至后来,亲见知识,有个入处,见山不是山,见水不是水;而今得个休歇处,依前见山只是山,见水只是水。”
青原惟信并不是赫赫有名的大师,史书对他的生平事迹记载很少,但是这一段语录却因为它的哲理性,被历代人们所传颂。
禅师依据自己的亲身体会,把人生分为三个阶段,第一阶段未参禅前,对事物的理解按照社会赋予我们的常识,这个时候见山是山,见水是水,这时候的山水是你眼中的山水,但未必是事物的真相。
参禅后经过自身的摸索、历练,从书本或其它各种途径对人生有了一定的领悟,“有个入处”,这个时候进入第二个阶段,开始否定之前的“见山是山,见水是水”。
就好比说,他眼中的坏人,在你眼中未必是坏人,还可能是个大好人;而她眼中的丑,也不一定是真的丑,或许在你眼中还挺美。
而到了第三个阶段,“而今得个休歇处”,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,“见山只是山,见水只是水”,将前面的观点再次否认,进入否定的否定。
此时的禅师心思一片澄明,对人生已经了悟,不再感到焦虑,也不再迷惑,不再以自己的主观立场去看待万事万物,放下了心中的执念,允许并接受这个世界的所有不同,此时世间万物呈现出它们原本真实的面目。
青原惟信的这段话,其实跟北宋一代文豪苏轼的一首诗表达的哲理极为相似,他就是苏轼在晚年时期所写的《 庐山烟雨浙江潮》,又叫《观潮》。
庐山烟雨浙江潮,未至千般恨不消。
到得还来别无事,庐山烟雨浙江潮。
宋:苏轼《庐山烟雨浙江潮》
苏轼写过不少庐山的诗作,48岁游庐山写下《题西林壁》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”。
这首《观潮》写于苏轼65岁,经历了一生的风雨坎坷,生命即将走向终点时,他给即将赴任的小儿子苏过,写下这首浓缩他一生终极生命体验和人生感悟的诗作,带着满满的禅意。
“庐山烟雨浙江潮”,传闻中庐山的烟雨神秘美丽、变幻无穷,钱塘江的潮汐壮观至极,每当听人们提起,心中都升起无限向往。
“未至千般恨不消”。如果不能亲自去看一看这两大奇景,将是我一生莫大的遗憾。
佛说七苦,有一种苦叫“求不得”,人们一旦心中有欲望,就心心念念想要得到,越是得不到,越是魂牵梦绕,越是想要得到。
或许是一件物品,或许是一个人,或许是一个心愿,或许是一个理想,慢慢地、慢慢地变成你心中的执念,哪怕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达成,如果不能实现,觉得人生就不圆满。
这样的人生苦吗?苦,但是有些人因为贪欲太重,一辈子深陷其中!
“到得还来别无事”,等到真正有一天抵达了庐山,庐山的烟雨就在眼前,目睹了钱塘江潮,钱塘江就在脚下,突然又觉得原来也没有那么惊心动魄,也没有最初的那份神秘。
有的人得以亲见心目中的山水,觉得现实与理想相差太远,就会直呼上当,这时他可能就会转向“巫山烟雨”或者“黄山烟雨”之类,而之后又再次陷入“未至千般恨不消”的境地。
“庐山烟雨浙江潮”。有的人可能经历这一次,就会恍然大悟,原来庐山的烟雨只是庐山烟雨,浙江潮只是浙江潮。
整首诗短短四句,其中蕴藏的哲理与禅师说的那一段话非常相似,从别人嘴里听到的“山是山,水是水”,到自己心里慢慢变成“山不是山,水不是水”,而到最后终于领悟原来“山只是山,水只是水”。
苏轼走过起伏飘零的一生,用这首诗告诉自己的儿子,不要有过多的贪欲,很多不过是人生的幻象。
您是否喜欢苏轼的这首诗呢?
热点资讯
- 2024-07-22灵魂深处的相知,是此生最美的遇见
- 2024-08-26苏轼临终前给儿子写下一首诗,短短28个字,道出人生的三重境界
- 2024-08-23千元机也有质感,骁龙695+曲面屏+5000mAh,仅172g机身重量!
- 2024-07-14芯片巨头突传利空!三星电子罢工 英伟达面临法国反垄断指控
- 2024-07-29股票行情快报:严牌股份(301081)7月16日主力资金净买入130.97万元
- 2024-09-09千万罚金+市场禁入!上海某基金公司前基金经理因老鼠仓被重罚
相关资讯
- 6月IPO受理家数减少近九成 北交所成上市地首选 头部券商优势难再?
- creo proe config配置文件说明
- 奇石收藏要做好的3项“基本功”! 你做到了吗?
- 灵魂深处的相知,是此生最美的遇见
- 紫天科技(300280)8月8日主力资金净卖出2910.30万元